原标题:中国发出一个伟大倡议,改变世界近一半人命运!
当历史的年轮定格在2013年9月7日这一天时,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欧亚大陆板块上,中亚的这个大学礼堂里。
习近平,这位东方大国的领导人,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份来自东方的倡议——“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作为人间故事最大的舞台,这条万里的古老商道曾以“香料之路、玉石之路、茶叶之路“ 等不同的名称,记录着人类社会锤炼自身、文明进步的艰难旅程。
今天,东方大国的这一倡议,让人类近现代史,一直如同蚕茧一般沉默的丝绸之路,迎来了破茧化蝶的一刻。数千年绵延在这片大陆上的古老商道,将以一个全新的名字,去创造和实现一份属于三十亿人的福祉。
这,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纵观千年历史,古代丝绸之路因何而来?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古老商道的命运,又将因为东方大国的一个伟大倡议,如何蜕变?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您解密。
丝绸之路的来历:源于汉武大帝与亚历山大一次时空交错的“偶遇”
丝绸之路的诞生是必然也是偶然,横跨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明终归会出现交集,这是历史的必然。而来自东方华夏大地的汉武帝和远在西方的古希腊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竟很偶然地一起将这一历史时刻提前到了公元前119年。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的远征军攻占了今巴基斯坦的城市塔克西拉,他的东征从欧洲腹地攻伐至印度是军事扩张需要,整片地区被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却无意之中也将商业上丝绸之路的西段打通,在此之前,欧洲和中亚地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巧合的是,中原的汉武帝为了抵御来自匈奴的军事压力,派遣特使张骞,沿西行的商道,进入了今天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寻找军事盟友,反击匈奴。但张骞并没有完成这个最初的政治任务,而经过他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原王朝和中亚各国外交往来频繁起来,史称“凿空西域”,实则“无心插柳柳成荫”。
亚历山大东征打通的西段,再加上河西走廊到长安、洛阳的东段,丝绸之路就首次“全线贯通”了,这一刻标志着丝绸之路的诞生,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
一场战争打响!欧亚大门轰然关闭,丝绸之路离奇消失!
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维系了近1600年之久的它在炮火声中出现了第一次命运的巨大转折。公元1453年的5月29日傍晚,奥斯曼帝国的旗帜插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东罗马帝国在丝绸之路上消失了。
横跨亚欧分界线——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而奥斯曼人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来自亚洲的商旅只能在海峡东侧遥望近在眼前的欧洲大陆,丝绸之路就此中断了。
欧洲人总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
来自东方的驼铃声在欧洲销声匿迹了49年后,葡萄牙人哥伦布起锚的号角让欧洲人又一次感受到了新的希望。他的船队就从西班牙的帕洛斯角出发。
五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船队又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一片比地中海还要宽广的海洋出现在欧洲人的眼前。
从此,奔波于东西方的商队,最终用风帆替代了驼队,丝绸之路近一千六百多年的似锦繁华,开始被历史尘封。连通欧洲和亚洲近万里的大片内陆地区,开始与飞速前行的海洋文明渐行渐远,拉开了彼此发展的巨大差距。
人类文明的图谱上,最耀眼的色彩,不再单纯是草原的绿、沙漠的黄、雪山的白,而是广阔海洋的蔚蓝色。丝绸之路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人类从此开始迈入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
中国丝绸贵过黄金!丝绸之路因此得命名
由分散变成联通,从喧嚣走向落寞,丝绸之路的命运始终剧烈地起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空间中。奥斯曼帝国在这条路上燃起狼烟近五百年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再度以一种偶然的方式,重回了人间,以正式的名字开始了一段新的命运旅程。
十九世纪,德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迅速在欧洲崛起,并开始垂涎着东方世界的财富。而通往东方的海上贸易商道都已经被英、法、俄、美的舰队占据。无奈之下,德国人只能在欧亚大陆上开始探索陆地交通线路。
担负着特殊的国家使命,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欧亚大陆腹地进行了系统科学地考察。1877年,他把自己的考察成果编辑成一本专著——《中国》。这部厚达八百多页的著作中,第一次将连接欧亚大陆两端,从中国穿过中亚,直达欧洲的陆上交往通路,定名为“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