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
康乐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昆虫学会会士,著名的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是国际生态基因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目前康院士还担任着河北大学校长、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
他的观点:
一、 昆虫是一个大的资源库,未来能成为人类获得基因、信息和生物材料的重要来源。
二、我认为没有必要把昆虫赶尽杀绝,因为昆虫本身就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分子,在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把植物性物质转化成动物性物质的中间过程。
三、一个重要的基础研究,可能暂时并不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然而一旦有了突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四、跟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技术、设备和试剂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但能花钱买到的技术绝不是最新的技术,也不是最强的技术,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的技术有时候用钱也买不来了。所以说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需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拥有自主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
五、我国每年培养的博士数量在全世界排第一,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在世界也排第二位了,但是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距离,这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研究蝗虫的控制,不仅是为了解决局部地区的问题,也是为全球的蝗灾和群聚型昆虫的控制,探索一些新的技术。”
蝗虫,在古代,是民生的大敌,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史书中,记载的蝗灾事件比比皆是,在很多朝代,治蝗是当政者不得不面对的一项挑战,甚至有研究论文提出,明朝的灭亡,与连年暴发、范围波及全国广大地域的蝗灾也不无关系。
对于很多当代的城市人来讲,蝗虫基本是一个概念名词,与人们的生活似乎距离遥远。因此,从事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窄而且冷门的研究,公众很难理解它的价值何在。
康乐院士研究蝗虫治理已有30多年,听他一席话,不难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看似冷门的蝗虫研究背后,其实涉及到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农业发展、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等各种现实重大问题,牵涉面广泛。
一般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中国农业最高行政主管部委“农业农村部”,专门为防治蝗灾设立了一个机构——蝗灾防治指挥部,农业农村部还编制了全国性的治蝗六年规划,提出多个治蝗目标:力争到2020年,农区蝗虫达标防治覆盖率达到70%以上,牧区达到60%以上;全国累计实施蝗虫防控面积9.5亿亩次。由于蝗虫的迁移性极强,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有时候,在一些边境地区,对蝗灾的防治还会启动跨国合作机制。
“如果你去内蒙古、新疆,就会看到每年草原上都会发生很严重的蝗灾;在黄河的出海口,在滨海的荒地上,蝗虫也会经常造成灾害。”
康乐说,蝗灾威胁并没有远离当代人类的生活。
这不仅仅是指蝗虫所到之处,能把农作物蚕食一空,它的成灾有着深奥的科学机理。
2014年,康乐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破译了飞蝗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约6.3Gb大小的飞蝗基因组图谱构建,成为当时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基于这些研究,他的团队揭示了飞蝗食性、迁飞和群聚的秘密。康乐透露,他们通过筛选飞蝗基因组中特定的药物靶点,为蝗灾防治手段提供了新的启发。
不久前,康乐院士在接受网易科技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说明,通过长期研究,他的实验室已经发展出针对蝗虫的生物控制新途径和技术,同时,正在基于蝗虫研究来构建一种人类疾病治疗的模型,“如果这种模型一旦得到突破,我们就能探究产生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对人类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康乐的研究并不是着眼于一种狭隘的虫害杀灭性治理,站在生态友好型的科研立场,他认为,蝗虫与人类应该共存于自然大系统之中,人类不应该通过赶尽杀绝的手段来破坏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和循环机制。
“蝗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蝗虫不对农业造成明显的危害时,我们应该允许蝗虫以一定的种群密度存在于自然界中。”
以下为采访答问:
中国依然没有完全从蝗灾的阴影当中解脱出来网易科技:您研究的是蝗虫,它和我们实际生活究竟有多密切的联系?
嘉宾:昆虫传播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把世界上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推到了受虫传疾病威胁地步,所以一个小小的昆虫,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显眼,但是它带来的潜在的威胁是很大的。
蝗虫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我们研究蝗虫的控制,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局部地区的问题,也是为全球的蝗虫控制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技术。因为在非洲、亚洲、中东、澳大利亚和南美地区,蝗虫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
你为什么能够在玉米地发现玉米螟?为什么能在高粱地发现高粱蚜?为什么能在桃树上发现桃蚜?这都是由昆虫通过信息化合物找到这些植物的,因此这个联系就叫做化学联系。我们过去都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昆虫,这是因为我们对它和植物之间的联系缺乏识,如果我们发现这样的联系,就知道昆虫找到它的食料植物环节是非常特异的,就可以利用这一的联系开发出新的技术进行害虫控制,这就是对昆虫信息流的操控。这种控治技术只对控治对象发挥作用,而不直接影响其它生物。
我们也研究昆虫的基因组。因为昆虫在地球上以及在动物界里占的种类数量是75%,世界上大部分动物种类是由昆虫组成的,只不过昆虫由于体型比较小,所以人类可能没有感到特别的突出。昆虫丰富的种类和适应性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信息,我们能够通过认识昆虫的基因库,来认识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组是怎么样改变的,这些基因组在调控昆虫多样性行为和适应性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都能给人类很多启发。
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在田野里看到蝗虫是很不容易,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里的人见到蝗虫的机会也就很少了,同时蝗灾发生的几率也就比较小。但是,中国依然没有完全从蝗灾的阴影当中解脱出来。
如果你去内蒙古、新疆,就会看到每年草原上都发生很严重的蝗灾;在黄河的出海口,在滨海的荒地上,蝗虫也会经常造成灾害。此外,蝗虫也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非常高密度种群,然后迁飞到其它地方危害农作物。比如像我们国家东部地区,山东、河南、河北的一些荒地,可能会形成高密度种群,一旦发生迁飞,飞到农田,就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认为蝗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害虫,也是一种群聚昆虫的代表性害虫。
软件标签: 刻绘大师 设计软件 刻绘大师v6.27破解版 是一款非常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