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罗琼)春寒料峭,上千名工人正在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的工地上奋力作业。他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长期玩的传奇,都将成为这座佛山史上首个巨无霸级展馆诞生的印记。
体量巨大、投资巨大,作为整个三龙湾片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载体,潭洲国际会展中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佛山人对“看世界”的无限想象,更是一种“服务全世界”的豪情壮志。
从为全世界制造产品,到为全世界的产品提供生产服务,佛山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共荣,跳出了既定的地理空间,正在不断渗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中高端。
转型之钥:挖掘潜在的“结构红利”
“佛山制造业的结构及在市域经济中的作用与中国制造业类似,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找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钥匙。
这把钥匙在哪里?朱森第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他说,“佛山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如果能够把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做好,不仅能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也能优化产业结构。”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企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的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分布于“微笑曲线”两端,突出发挥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处在价值链分工体系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早在2016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产业创新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阶段,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该规划明确,全省将加快整合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模式,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事实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连续多年写入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大力发展商贸会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的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佛山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城市工业化发展演变逻辑。
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杨书群撰文指出,从佛山的工业化率来看,2008年达到拐点峰值为63.8%,之后十年来工业化率维持在60%的水平,“由此可以粗略判断佛山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研究表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后,经济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服务经济全面发展并日趋成熟,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逐步向服务化社会迈进。
纵观佛山近10年来的产业结构比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也正呈现出稳步上升阶段,并在2017年突破40%。2018年,佛山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56.5∶42,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9.8%。
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促使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从第二产业逐渐转移至第三产业,其所蕴含的结构红利,能级巨大。朱森第表示,在德国等发达国家,它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是7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又达到了70%。由此可见,手握“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钥匙,佛山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依然有大量的发展红利等待深度挖掘。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进而重塑区域经济持续繁荣的发展格局,成为扭开潜在“结构红利”的关键。
集聚之变:当制造业插上“云翅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去年,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调研组在国内多座城市发现,越是技术、人才、新兴产业项目等创新要素集聚度较高的地区,互联网、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往往就越有机会得到高速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整生态,从而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中心。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一直是佛山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亟需破解的问题。因此,转型的“钥匙”要能转动,首先得解决“融合难”的问题。
3月15日下午,顺德党政考察团回访南海,距离上一次两区进行实地互动仅隔3日。“南顺兄弟连”密集互访的背后,是探索互补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在南海与顺德,多个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平台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比如广东金融高新区、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广东工业设计城、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等,而在破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难”的问题上,南顺两兄弟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方式:上云。
南海区今年将实施“腾云计划”,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借由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的机遇,南海将大力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龙头项目,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基地,带动不少于500家本土企业“上云上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搭建赋能平台,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发展。
今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则指出,要推动家电、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发展战略,引导不少于1000家企业上云用云。同时,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为制造业插上“云翅膀”,意义何在?事实上,先进制造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这也恰好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真正同频的切入口。
当制造业插上了“云翅膀”之后,新的集聚平台也将随之诞生——在禅城,将传统陶瓷产业与互联网及金融资本进行深度融合的众陶联,就是其中例证:通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协同,众陶联构建了上下游协作共赢的生态系统,加快了资源要素整合,为佛山乃至全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
今年,禅城区提出“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单打冠军”。而依托一门式、区块链、云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它已经为“单打冠军”的诞生营造了全市最为优越的软环境。
开放之势:跨国企业踏步而来
近日,一个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大沥镇产动力全球铝业展贸中心的巨幅宣传照片,受邀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最显眼的纳斯达克巨幅屏。
纽约时代广场是国际知名的商业核心地和财富地标。这里素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每天有超过50万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经过这里,是吸引全球目光的最佳窗口之一。